刘海涛
德商汇名誉主席
国家973物联网理论与实践首席科学家
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
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组长
国家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组长
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中心主任
国家环保物联网工程中心主任
附序言:《物联网—重构我们的世界》
(一)
17 年前的1999 年。
刘海涛中科大物理博士毕业入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。这是个历史久远的老所,仪器庞杂门类众多:“要是有个系统把散落各处的设备连起来就好了”。
这就是刘海涛后来讲物联网中国原始性创新时必提到的1999 年那束闪在脑海中的“小火花”,他命名为“微系统信息网”—这是中国物联网的“乳名”,并启动课题研究。
同期国际上在开展传感器网络的研究,后来为了更好地与国际交流,但又区别传感器网络,我们把微系统信息网更名为传感网。
2008 年6 月,由于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研究突出,国际标准组织ISO 首届国际传感网标准化大会在中国上海召开,刘海涛团队专家代表中国提交的一系列核心方案,获得成员国代表的认可,自此中国成为该领域国际标准四大发起国及主导力量,是国际物联网标准化举足轻重的领跑者。2010 年物联网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写进政府工作报告,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启动物联网发展的“顶层设计”,这也是中国物联网启动国家战略的原点。
“物联网”这个新词高频率地出现,媒体因此称这位1968 年出生的科学家为“中国的物联网之父”、“中国物联网的弄潮儿”、“他发现了一片崭新的蓝海,让大洋彼岸听到了来自中国的涛声!”2012 年9 月15 日,在全国科普日活动中,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中央书记处书记、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指出:“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抓住机遇,让物联网更好地促进生产、走进生活、造福百姓。”
2013 年,国务院发布《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》;2015 年5 月,李克强总理签批《中国制造2025》……
刘海涛的“感知中国”团队也交出了答卷! 2015 年5 月,国际标准组织(ISO/IEC)的物联网标准化大会,“感知中国”团队代表中国赢得继续主导国际物联网体系架构。媒体称为“开创了ISO 六十多年来、IEC一百多年来第一次由中国从提案到标准编写主导未来信息基础
网络架构的历史”,在物联网领域国际话语权竞争中站到了历史高点。
2016 年9 月,李克强出席第39 届国际标准组织ISO 大会,强调强化标准引领,促进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。“互联网架构是美国人的,但物联网架构是中国的。”同时刘海涛先生带领的“感知中国”团队也参与了上述多项物联网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。物联网、工业4.0、中国制造2025 等成为这个创新时代的集体语言。第三次信息产业浪潮真的来了!而与我国错失前两次信
息产业浪潮机遇不同,我国在物联网国际标准制定、研发以及产业化领域,具有同步甚至领先优势。
谷歌曾预言在物联网时代互联网将消失!这个时代的我们都将亲历物联网时代的“感知”予生活的渗透、予社会的变革、予技术的重构、予行业的重塑、予文明的贡献,凡此种种的叠加呈现给大家的《物联网—重构我们的世界》可见一斑。这也是著者刘海涛呈现给读者的真诚探讨,也是“感知中国”团队产业化实践的凝练。
(二)
以思想者、以探路者、以先行者,刘海涛先生在物联网长路上探寻,理念、理论需要时间佐证与实践检验。“沿着以感知为核心的方向研究,是中国物联网的方向;沿着以感知为核心的模式发展,为中国物联网的发展探索一条感知大道。”是刘海涛先生所坚持的。如同古语所说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”,在企业“丛林”中开辟出一条“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突破点,颠覆传统技术和模
式,打造物联网杀手级应用”。著者以实践证明着物联网金融就是其中一个突破点。
此书的章节记录了刘海涛“感知中国”团队的实践:不是纵向行业应用项目如物联网交通、物联网安防、物联网环保等碎片化罗列;而是横向建构前瞻如物联网金融、物联网×、物联网交易……不断丰富其物联网思维。著者认为,物联网以其全新的架构体系,让实体世界实现主动的感知互动,让虚拟经济从时间、空间两个维度上全面感知实体经济行为,准确预测实体经济的走向,让虚拟经济的服务和控制融合在实体经济的每个环节中,这必将推动传统金融模式的一场新革命,并催生
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—物联网金融。
在该领域刘海涛团队已经走在全球的前列。“互联网金融只实现了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二流合一,是主观信用体系,并未降低金融的风险。物联网是面向实体世界的,通过物联网终端和系统形成的物理世界的镜像反映,物联网金融是客观信用体系。物联网金融实现资金流、信息流、实体流的三流合一,全面降低金融的风险,将深刻而深远地变革银行、证券、保险、租赁、投资等众多金融领域的原有模式。”
互联网是面向虚拟世界、实现的传统产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,物联网是面向实体世界,改变的是传统产业的核心。刘海涛先生针对产业转型升级,他提出从“互联网+”到“物联网×”,对传统产业的提升、技术改造、模式再造,并成功应用于实践。
那么,超越智能化、超越互联网的物联网体系,带给工业4.0 的到底是什么?“物联网以其社会属性的架构,关注的是制造环节间的协同,产业链间的融合,研、产、融、商深度融合的边际效应,推动制造业的服务和运营商,这是中国工业4.0 要做的事情。”
(三)
庄子言:天地与我共生,万物与我为一。“ 物联网思维恰恰是我中华思维。” 刘海涛先生书中论断。五年前的2011 年,刘海涛先生的《物联网之感知社会论》出版。在物联网理论研究上第一次明确了物联网的目的是感知,核心是“社会化”,厘清了物联网与互联网、通信网、云计算等的关系,从理论上对物联网进行了顶层设计,基于“ 感知 +社会属性”构成刘海涛物
联网理论研究、技术路线、商业模式等的物联网思维。
什么是物联网?物联网是面向实体物理世界,以感知互动为目的,以团队化的社会属性架构为核心,是建立在智能化和网络化基础之上的,超越智能化、超越互联网的,是物理与信息深度融合的全新系统,关注的是实体世界的事件。“感是感觉、感性,是我们触摸世界的
观感;知是理性、科学,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判断。”感知,两个字代表了人类认知体系的两极:一个是现实世界极、是物理极;一个是精神体系极、是人文极。
他告诉笔者:“越琢磨物联网越能体会到快乐,甚至是无穷的快乐。物联网实现人对物理世界的感知,如同我们人类社会的组织、分工,而功能不同的物体也组成的‘人类社会’。”《物联网—重构我们的世界》是刘海涛的第二本物联网专著,是他基于物联网思维的产业打造、商业模式再造的前瞻性理念及产业实践凝练。
“物联网是人类社会螺旋式发展的使然,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的茹毛饮血的实体世界、到中世纪的精神世界、到现在以互联网为主的虚拟世界,但现在的实体世界的环境问题、能源问题、安全问题等,虚拟世界是解决不了的,需要实体世界的物联网,从这个角度
来说,物联网是人类社会螺旋式发展的再次回归。”
“如果说互联网带来的地球村是信息的地球村,那么,物联网则是实体世界的地球村。”“而对于纷繁复杂多变的万物的透彻感知一定是东方的系统思维。互联网思维是去中心化的扁平思维, 是确定性思维, 非常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方式;物联网是非确定性架构,是有组织、有分工、有协同、有纪律的社会化体系思维,追求的是人与实体世界的和谐、共
融、共存、共发展,是天地人的合一,这正是中华思维。”
观之现今互联网发展的顶峰时期,著者刘海涛先生的这一“冥想”,格外期待明天的实现。
许多事情进出刘海涛的人生,但只有物联网这一件事情融入进刘海涛的生命。作为同事、创业伙伴,我曾问过刘海涛两个问题:
“如果你有半天空闲,你会做些什么?”
“这么多年来,还真没有半天闲着。但假如有,我想去湖边发呆。”如果哪天他去发呆了,笔者一定再探问一下他的“冥想”。
“假如你离世了,你的墓志铭上会写什么?”
“在我生命终结的那一天,我希望墓碑上刻下这样的字:这个人想用一生告诉世界—物联网是物理,是哲学,是社会。他这样理解物联网,并为之奋斗一生。”这就是刘海涛的人生况味:“唯一的人生没有彩排,更不能重来。我竭力让每一个当下都活得最有意义,并承担此刻的责任。”的确,物联网在发掘着刘海涛生命意义的同时,也成为了他生命的终极意义。
作为同事随刘海涛创业五年多来的2000 个日日夜夜,不由自主地会被卷入一种状态:一路狂奔的追逐感;争分夺秒的压迫感;创新创造的亢奋感……生命并非发现的过程,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。你并不是在发现你自己,而是在重新创造你自己。物联网的世界已经创造了另外一个刘海涛。
世界上一定有这样一种人,内心自带发动机,不需要别人来发动,他与自己的“冥想”激情地对撞出爆发力,搅得风生水起并乘风破浪。
版权所有:德商汇
ICP证:粤ICP备15024344号